佛法界

通往解脱的捷径:耆那哲学的神秘之旅

"[耆那教哲学]摘要:(1)宇宙论: 五种基本事物构成了 "世界 "和 "非世界"。五种基本事物是实体(存在的集合): 1. 空间 ---- 包括世界和非世界。2. 活动 ---- 是运动的条件。3. 静 ---- 是停止的条件。4. 灵魂 ---- 是精神的行动。5. 物质 ---- 在物质中形成无穷无尽的实体,帮助灵魂进行听觉、视觉、味觉、触觉、思维、语言、身体、呼吸和其他身体动作。6. "

从这五个基本条件可以看出,他们所说的空间活动(来来往往和移动)必须有条件,即使停止了也需要某种条件。精神上也有灵魂物质(物质元素),这五个条件构成了世界以及非世界。

"(2)有情观: 在五种根源材料中,最重要的是 "灵魂"。地、水、火、风、植物和动物中都有灵魂。当人靠近大地时,大地就会有被殴打、被踩踏的痛苦。因此,人们被教导不要喝 "生水",要用 "仁爱之心 "对待动物、植物,甚至地、水、火、风。

都说地、水、火、风都有灵魂,更何况动物呢?所以,在戒杀的过程中,连植物都不敢伤害,吃饭喝水都很谨慎小心,连呼吸都怕伤害微生物,走路都很小心,生怕大地产生疼痛。因此,人们被教育不要喝生水,要以慈悲心对待动植物,甚至地、水、火、风。这说明他们非常有爱心,有很好的道德规范。

"这不仅是因为万物皆有生命,还因为轮回思想。也就是说,我们的灵魂或祖先也曾是动物、植物和大地、水、火、风等等,所以我们不能杀戮一切生灵。允许杀戮众生的巫师或婆罗门将在四重神秘世界(地狱、畜生、人间和天堂)中轮回不息"。

动物和植物(包括地、水、火和风)都会轮回,因为它们都有灵魂,而过去的祖先现在可能以动物和植物的形式存在,他们也一定受过苦难,所以对他们也要慈悲怜悯。他们对佛教的僧侣或婆罗门仍然非常尊敬,认为如果伤害了这样的对象,就会永远轮回而不得解脱,可见他们对杀生的重视,正如佛家所说,杀害阿罗汉的人很难出离三恶道。

通往解脱的捷径:耆那哲学的神秘之旅

"业 "是导致灵魂停留在迷幻境界无法解脱的因素。业有八种:智障、见障、情障、惑障、寿障、人格障、阶级障、妨害障。业是过去行为结果的显现,同时也是调节未来存在的因素。因此,痛苦和幸福都是自己造成的"。

不解脱而重生的原因是业(八种障碍)--知、情、惑、寿、个性、阶级和妨害,他们主张的仍然是业。奥义书》谈到了业力,尼伽姆迦也主张业力。人们认为,过去造业的结果会在现在显现,同时也规定了未来存在的好坏和苦乐,这里也有一点宿命论的色彩。

"那么,身、口、意的活动是基于什么呢?它因 "灵魂点 "的振动而生。将业力物质注入灵魂的身、口、意活动被称为'漏'。一旦漏入的物质附着在灵魂上,就会产生污秽,产生贪、嗔、痴、慢、假"。

当身、口、意造业时,它们会将业的物质注入我们的灵魂,这就是所谓的漏。他们对 "漏 "的解释是,当业粘附在我们的灵魂上时,灵魂就会受到污染,生出贪、嗔、痴慢。佛教也讲 "有漏无漏"("漏 "字很常见),但解释完全不同:我们内在的六根,接触到外面的六尘,就会产生感受,喜欢产生执着和贪嗔痴,不喜欢产生嗔恨心。影响未来身心行为的也叫业力,但绝对不是说业力渗入并粘附在灵魂上,产生污秽;他们所说的业力的内涵与佛法的内涵完全不同。

"耆那教 "将 "业力 "作为一种物质,因此,当放弃 "业力 "时,灵魂就会失重,并能上升到空间的最高处。当离开身体的灵魂在进入其他身体的途中,会有一个活动的身体,称为'业身'"。

业力是物质,是有重量的;灵魂无法上升,因为它被业力玷污了;因此,当灵魂摆脱业力时,它是没有重量的,可以漂浮到天空的最高处(《大梵天经》)。当灵魂离开这个身体进入其他身体转世时,有一个活动的身体(即业力之身)从这里到那里。佛教中有些教派认为,无论你在哪里投胎,总有一些东西会从这里去到那里,这就是中阴身的概念。"中阴身 "其实与这里提到的 "业报身 "很相似,但佛教中很多教派的说法并不一致,有的认为有中阴身,有的则认为根本没有中阴身,所以不一定有中阴身,这一点大家要注意。

"当业力之身到达应该制造新身体的地方时,它就开始接受材料,并参与新身体的制造工作。就像猿猴从这根树枝跳到另一根树枝一样。如果一个人执着于 "业",他就会转世投胎,沉沦在迷幻的境界中。因此,摆脱 "业力 "的束缚是耆那教的目标,目的是让灵魂处于永恒的宁静之中"。

当业力之身到达一个新的地方时,它就开始受到新来的物质(父亲的精华和母亲的血液)的影响。有业力就是沉沦,就是迷失,因此摆脱业力的束缚是耆那教的目标,通过消除业力,灵魂就摆脱了依附于它的束缚,那是永恒宁静和纯洁的所在。

"(3) 道德观念: 耆那教的解脱一方面要求通过 "苦行 "灭除过去的业力,另一方面要求防止新的业力涌入,以净化灵魂,这就是耆那教的修行方法。重要的修行项目是不杀生、不妄语、不偷盗、不邪淫、不攫取。在家庭中,应遵守十二项义务,其中的五项小誓言是:不粗暴杀戮、不虚伪、不与人争夺、对自己的妻子和女儿感到满意、对物质欲望有所限制"。

耆那教徒为什么要苦修?他们认为苦行一方面可以消灭过去的业力,另一方面也不会再造新的业力,从而使灵魂慢慢得到净化。耆那教的不杀生、不妄语、不邪淫、不妄取的美德与佛教的五戒非常相似,其中 "取己妻女为乐 "指的是不通奸。耆那教的戒律对在家居士和出家人同样严格。

"苦行有防止业力渗入的作用,也有消灭业力的作用。苦行有两种: 1. 外在苦行:斋戒、禁欲、乞食、放弃美食、某些坐法和安静的独处。2. 内部苦行:如忏悔、端正方寸、皈依、不愿助人、冥想、远离利......."。

对他们来说,吃一顿饭真的很难,他们必须放弃食物,吃得很粗糙。去过印度或看过电影的人都知道,尼干什就是赤身裸体的外道,在印度这种修行方式相当多,他们吃什么、呼吸什么、走什么、喝什么都很讲究,身上也不穿衣服,苦行非常彻底,内外都有节制。因为他们的理念是防止业力外泄,这样的苦行既能消除旧业,又不造新业,这样当灵魂的业力得到净化后,就能升华到解脱,他们的苦行就是基于这个原因。

"耆那教 "的 "不杀生 "修行,比如害怕呼吸伤害空气中的小昆虫,因此使用口罩,禁止漱口和洗手。耆那教徒要获得一天的食物并不容易。其他艰难的苦行包括裸体行走、单脚站立、长时间举起双手凝视太阳,以及拔发忏悔 .......。他们认为苦行(尤其是斋戒)是获得解脱的最高途径。斋戒不仅 "不杀生",还能减少欲望,防止 "业力 "外泄,有助于精神集中"。

在现代人看来,不漱口、不洗手似乎是一件很不卫生的事情,但在印度却非常普遍。至于斋戒的其他意义,他们认为营养多了,精神就会散漫,激情就会高涨。因此,人们认为苦行可以破除许多欲望,防止业力外泄,并有助于精神集中。

"被肉体束缚的灵魂是不自由的囚徒,因此应该离开肉体,以获得真正的自由与安宁。从饥饿到死亡并没有什么坏处"。

按照这种观念,肉体不死就不可能解脱,因为肉体是束缚思想(灵魂)的东西,只有打破肉体才有机会超越。但是,如果业力没有得到净化,它仍然会粘附在灵魂上,在迷途中轮回,得不到解脱。因此,解脱有两个要素:第一,必须摧毁旧业,不能再造新业;第二,即使灵魂得到净化,它仍然被束缚在肉体之中,只有在肉体崩溃时(死后)才能超脱,不可能在活着的时候解脱。然而,佛法说的是活着解脱,而不是死后解脱。

标签:

上一篇:拔除痛苦,实现人生价值:《佛说十善业道经》中的悲悯之道
  • 下一篇:黑龙江放生河蚌在哪里,黑龙江省宗教界发布《同心同向同步前行爱党爱国爱社 返回列表
  • 最新文章

    热门文章